翻译伦理学研究陈志杰著翻译伦理学研究陈志杰著科学出版社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从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观(行业和社群)和微观(译者)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了翻译中的伦理问题。首先,本书以“忠实”为翻译伦理批判的起点,主张以“真诚”代替“忠实”,实现“真”与“善”的统一;认为译者肩负目的语社会未来之责任,应前瞻性地参与目的语社会的规划,进而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以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其次,本书批判了机器翻译系统设计中的伦理缺席,提出翻译机器应是工艺性目的和社会性目的的统一;行业伦理规范是翻译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行业信誉和激发译者责任感的方式。最后,本书提出,翻译是一个塑造文化他者形象的过程,也是文化自我不断重构的过程,更是人类跨文化交往关系的建构过程。翻译有助于文化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逐步建立文化平等关系。本书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借鉴作用,也可供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翻译伦理学研究/陈志杰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3ISBN978-7-03-067486-9Ⅰ.①翻…Ⅱ.①陈…Ⅲ.①翻译学-伦理学-研究Ⅳ.①H059-0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57071号责任编辑:杨英宋丽/责任校对:王晓茜责任印制:李彤/封面设计:蓝正设计科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21年3月第一版开本:720×1000B52021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张:131/2字数:282000定价:98.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翻译伦理学研究”(批准号:13BYY021)最终成果序陈志杰教授最近完成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将以专著的形式出版,题名为《翻译伦理学研究》。他嘱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地接受了任务,因为无论是作者其人还是其选题都是我所熟悉的。陈志杰曾在我这里做过博士后研究工作,而我认识他则是在更早的时候。十多年前,我在江西讲学时便认识了他。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青年,在学问的追求上是一个孜孜以求、有不断追求精神的人。我认识他时,他已完成了硕士学业,不久又到上海师范大学师从郑克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后来才到我们学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如今他已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中年学者了。年轻一代人的成长是让我们老一辈人最为高兴的事。“翻译伦理学研究”这一选题,同样是我感兴趣的题目,因为我是国内最早提出开展翻译伦理学研究的人。2001年,我在《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一书中提出“翻译伦理学”这一理念。那部著作主要是运用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SamuelKuhn)的范式革命理论,对翻译研究进行范式划分,梳理我国译学研究思路。“翻译伦理学”这一理念只是在我提出建构主义译学范式时,根据学理逻辑分析而得出的一个必然结果。因为我所提出的建构主义译学范式是以德国著名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哲学基础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念又被称为交往伦理学,这种理性原则蕴含于交往行为之中,使人们得以合理交往。哈贝马斯不仅关注人们交往中的语言资质,更关注交往资质,而这种交往资质就是交往伦理的体现。翻译活动是人类跨文化的交往活动,因此更需要一种伦理的规范和制约。翻译伦理学也自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那一部著作不是以翻译伦理研究为重点的,所以对这一问题只在其中一章里进行了阐述,既没有拓展开来,也未深入下去。所以,正如后来王大智教授所指出的,“吕俊这一观点的提出来自于他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在清醒的理论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驱使下提出的,这既是现阶段中国学者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建立一翻译伦理学研究ii种理性的翻译研究范式的尝试”;“我们认为,吕俊等学者建立翻译伦理学这一翻译分支学科的呼吁虽然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但是对本土翻译伦理传统和研究术语的跨越,对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的直接拿来,使得吕俊等学者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