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峨眉山月歌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2.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4.《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阅读赏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2.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描绘的画面。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峨眉山”、半轮秋月、月影、江水进行画面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如:描写了一幅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的美丽画面。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峨眉山①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②江水流。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④渝州:今重庆一带。1.“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2.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对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2)(3)(4)A.隶书篆书楷书行书B.篆书隶书楷书行书C.楷书隶书行书草书D.行书隶书楷书草书【答案】1.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2.①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3.B。【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象征,抒发了年青诗人初离蜀地时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之情。“峨眉山月”象征了诗人的故乡。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一平羌江一清溪一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3.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大篆的写法基本属于象形字的衍生,但要更书体一点,所以他的字体多类似像一些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基本可以说是文字和图画的结合体。小篆就要进步的多了,包括以后实行的隶书基本是以其为版本的,但简洁规整,字形扁长,横平竖直。楷书又是以钟鲧、卫夫人、二王为代表创制的书体,工整又不乏锋芒之势,字形方正,各部匀称。草书的代表人物是草圣张旭、怀素等书法家,王羲之也善草书。其字形笔势狂放不羁,基本上普通人是看不懂的,也不是常用的字体。草书字如其名,怎一个草字了得!经分析,图一是篆书;图二是隶书;图三是楷书;图四是行草。故选:B。(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